宠物电子芯片在哪植入?
自从波士顿饲养了一只宠物狗Wisch,她的主人就开始了一段异常艰难的心肺康复运动。Wisch是一只哈巴狗,于2017年10月25日去世,Wisch从8岁起便患有充血性心肌病,但多年来一直能够通过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来维持正常的心功能。然而,在它死后,波士顿动物管制官员却告诉主人Wisch的心脏功能正常,所以它不符合食用狗肉的标准,只能按照废弃物进行处理。
对主人来说,这样的答案难以忍受。她认为,自己的爱犬是有价值的,不应该被丢进垃圾焚化炉处理掉。为此,她联系了一大批动物救援组织,希望对方能将Wisch救出来,运往其他地方,但是均遭到了拒绝。这些组织还告诉她,按照法律,她只能为Wisch举行火葬。
情急之下,主人求助当地媒体。最终,在媒体的奔走之下,波士顿市动物管制委员会同意将Wisch作为实验对象,对Wisch进行解剖研究。通过对Wisch的检测,专家发现,Wisch心脏内安装了人工心脏起搏器。而如此高龄的狗能够长期携带这种设备,只能证明人类科技的发达。于是,波士顿动物管制委员会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同意按照废弃物处理Wisch的尸体。
早在1964年,美国农业部的动植物卫生司就首次提出了动物标识的概念。后来,欧盟先后通过了《欧盟动物标识的公共登记号法案》和《欧盟动物标识官方编号法案》,要求从2009年1月1日起,在所有欧盟国家实行动物标识制度,并划分动物归属。我国虽然早在1979年就颁布实施了《家畜家禽标志管理办法》,在畜禽生产单位、流通领域和屠宰加工环节使用畜禽标识的过程中逐步推行畜产证号,但并未明确动物疫苗的免疫接种信息。2006年12月1日《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在国内得到推广。
免疫标识,顾名思义,就是在畜禽屠宰或销售前,对动物进行预防接种,并赋予动物一件带有相应免疫标识的畜离动物免疫证(卡)。而电子免疫标识(猫狗疫苗本)是将纸质“动物免疫证明”内容储存在识别芯片中的电子化的动物免疫标识。
据业内人士介绍,植入芯片的费用大约为50元,但从利益角度考虑,不建议个体养殖户为畜禽植入芯片。因为每只畜禽每年只需接种1次疫苗,而芯片却要每年更换,如果出栏速度慢的畜禽品种,甚至可能会有2—3年才能更换1次,对于个体养殖户而言,显然得不偿失。并且,这种芯片还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所以,芯片目前来看还不适合个体养殖户应用。
但从长远来看,这项技术必定会走向实用。当畜禽饲养产业链逐渐透明化、规模化,监管愈发严格时,动物免疫标识必将发挥更大作用。届时,具有该标识的畜禽产品将享有更为安全、健康的“身份认证”,而获得芯片的畜禽一旦脱离标示单位,将无法正常上市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