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蝴蝶串串?
因为人类,因为战争。 这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关于蝶类物种形成和地理分布的描述。 地球在第四纪冰川期经历了多次冰期,每次冰期的来临都会使物种数量大幅减少。而蝴蝶类的幼虫一般都需要取食植物叶子,当气温降低,植物枯萎,它们的食物来源也就减少了,很多种就会因此灭绝了。但冰期又使得海水温度降低,南北极大陆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海洋鱼类为了寻找新家园,不断向内陆洄游,其中就有大量的鱼卵和幼体。而当海洋温度逐渐回升,它们又回到海洋中生活,一些海鸟吃了这些洄游的鱼后,又把其中的鱼卵和幼体吐出来,使它们得到新的生机。而许多生活在热带的蝴蝶,由于那里一直都是温暖的气候,没有受到冰期的影响,所以种类和数量都没有受到影响。但当冰期结束时,那些生活在热带的蝴蝶类随着气温的上升,逐渐向北移动,找到了适合生存的新家园,从而在那里繁衍后代。而那些原来分布在寒冷地区,耐寒性能差的蝴蝶类则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相继绝迹。
就这样,随着地质年代的一次次更替,地球的气候也在冷热交替中循环往复。在冷期的晚期,海洋中各种各样的生物因为缺乏食物而处于饥饿状态,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四处迁徙以找寻更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其中就有很多蝴蝶从热带移到了温带甚至寒带,并成功繁殖后代。而在暖期,它们又会逐渐返回适宜它们生活的温暖地带。不过这样的迁移并不是呈直线进行的,而是呈弧线或者绕着地球进行迁徙的,因而有很多类似蝴蝶这样的动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和现在的种类有所区别。这种因气候改变而造成的生物迁移现象被称为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是指在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在某一代内发生显著变化的现象,它是不依赖于选择的作用而由随机因素导致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这种现象在自然界是很普遍的,比如在我们所吃的粮食作物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在过去的数千年里通过遗传漂变逐渐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