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便一天几次正常?
正常人每日排便1次,每次排出粪便约200g左右;粪便性状呈条形,表面光滑,黄色或褐黄色,不成形,不黏糊,无恶臭味。 当出现以下三种症状之一时,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腹泻次数明显增多(每小时>3次),量多、有脓血便,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者,可能患了食物中毒或其他胃肠道传染病,需要及时就诊。 大便颜色变为暗红色、咖啡色或黑色,有可能患有痔疮、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肥胖或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便秘,几天不能解大便,且服用润肠通便药物无效,应当小心可能是肿瘤引起的阻塞性便秘,需尽早到医院就诊。 小儿腹泻,特别是婴幼儿,一旦发病,往往病情变化快,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小儿,一旦出现上述异常情况,应该及早就医,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当然,如果并没有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只是单纯的担心,可以不用去医院,平时注意调节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即可。比如:
1. 多食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 在我们的主食中增加杂粮的比例,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植物纤维素的食物。这样可以有效刺激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 对一些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可适当食用益生菌,调节肠内菌群平衡。
2.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有便意时需要立即如厕,不要憋着,因为粪便中有大量细菌,长时间憋尿,容易感染泌尿道。同时建议每天早起或者早餐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排一次便。 因为早晨是多种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段,也是大肠蠕动比较厉害的时机,此时排便有利于清除毒素,保护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