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如何会得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即俗称的“猫咪寄生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感染疾病。因为该病的病原体“刚地弓形体原虫”形态似弓,而且具有囊状体和鞭毛,因此称为“弓形虫病” 。 目前研究报道,全球约有20%的人口患有此病,而15%~20%的猫咪也存在弓形虫感染率高的现象。 什么是传染源? 首先要知道弓形虫病是怎么来的,就得了解它的传染源是什么。已知弓形虫病有30多种动物可被感染,并可作为传染源,其中最常见的是猫猫和狗狗,其次为猪、羊和马等家养动物及老鼠等啮齿类动物。这些动物的消化道是弓形虫最主要的寄生部位之一。 另外,土壤、污水、污泥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弓形虫可在这些环境中存活数周乃至数月。
当动物抵抗力下降时,如过度肥胖、长期饥饿或虚弱、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糖尿病、肝硬化等,都可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使原来处于潜伏状态的弓形虫感染灶活化而发病。 人类通过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也可能将弓形虫带入体内造成感染;吸入含有弓形虫的灰尘颗粒也有可能导致人们感染。
只要做好卫生工作,不摄入未完全熟的肉类,勤洗手,不让猫咪随地大小便,不吸吮小猫的奶头,就可以大大减少人类患病的可能。所以,大家不必谈弓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