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体和弓形虫一样吗?
“弓形虫”这个名称是寄生虫的学名,而“弓形病毒”“弓形体”则指的是同一类病毒的不同称呼之一。 弓形虫病,又叫弓形病毒病或弓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所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感染该虫,美国约有25%的人口受此病菌感染的威胁[1]。
我国著名传染病学家王守山先生编写的《实用寄生虫病学》显示,我国人群受弓形虫感染的发病率平均为70%左右,部分地区甚至高达90%以上;还可见于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是动物体内最常见的致病原之一[2]。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弓形虫感染的,但一旦被感染,其免疫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只有约10%~20%的人员在抵抗力下降时,才可以发病,而且大多表现为急性自限性过程。 然而,对某些特殊人群来说,弓形虫却是致命的威胁。比如怀孕妇女,如果妊娠早期发现感染,胎儿有可能出现畸形、智力障碍等严重后果;而老年、免疫低下的人群一旦出现感染,则往往导致较严重的后果。由于弓形虫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因此还可出现精神症状,如幻觉、言语、行动错乱及癫痫发作等。
弓形体是一种寄生虫,有虫体,孢子和假包囊三个阶段,一般多为弓形体虫体,弓形体虫体又称滋养体,为弓形体的增殖阶段,典型的弓形体虫体形如弯弓状或梨形,在宿主细胞内经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弓形体在小鼠体内可形成包囊,包囊内的弓形体可存活数年,是维持该虫在鼠类动物中扩散和延续的主要形式,也是该虫感染和存活时间的特殊阶段。猫是弓形体的终末宿主,其包囊或其它动物体内的弓形体进入猫的体内,在其小肠内经裂体增殖,产生配子体,然后再进行有性生殖,产生的卵囊可随粪便排出体外,排出3-4日后卵囊内具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又具有8个孢子,有感染性的孢子囊具有铜钱样的形态。卵囊具有较厚的壁,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即使在缺氧干冷环境中也能经年保持其感染性,污染环境后可通过其它各种动物的取食等途径在自然界中扩散,有感染性卵囊的排出到其再感染其它动物为该虫的一个完整的生活史。
弓形虫病又简称弓虫病(英文: 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所致的弓形虫属寄生虫病。它是寄生虫病中研究得比较清楚的一种原虫病。在人与脊椎动物间传播十分普遍,在多种动物体内,都能生存繁殖。常为隐性感染,临床上可侵犯神经系统、眼、心脏、肺、肝等多个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