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弓形虫感染怎么医?
犬的弓形虫病(TC)是由寄生虫原虫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动物细胞,引起细胞浆液性炎症反应,病变主要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受损。如果不在发病初期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目前对弓形虫感染的诊治措施主要包括:驱虫药敏感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抗体检测、血清生化全项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后,应尽早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
一,病因 弓形虫是一种寄生在细胞内的线虫类寄生虫,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异尖目异尖科,和我们熟知的蛔目的寄生虫属于近亲。 根据弓形虫的自然史,其生活史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滋养体阶段 在宿主上皮细胞内,通过摄取营养物质生长繁殖,其形态结构会发生相应改变,同时具有侵袭性和免疫原性; 包囊阶段 当虫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其表膜会生成特殊的脂多糖,虫体被包被进入静止期(即包囊期),此时若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虫体度过其对宿主敏感的生理时期而继续存活; 卵囊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虫体由包囊内脱出并形成带鞘的卵细胞,随粪更排出体外,落入土壤中,如果遇到适宜的条件,即可发育为感染性卵囊。当含有卵囊的粪便通过下水道排出后,一旦条件适宜,卵囊会在其中发育成大量幼虫,并入侵植物根部,从而开始新的传染循环。 小狗患弓形虫病大多是由于摄食不干净的食物所致,如进食肉类未充分煮熟,或在野外拣食昆虫之类。
二,临床表现 根据弓形虫侵犯的组织器官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但大多数病兽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尤其是幼龄动物,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生长缓慢、毛色暗淡无光、嗜睡等症状;成年动物则可出现咳嗽、气喘、厌食、腹泻、精神沉郁、体温升高、体重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对于已感染弓形虫的动物,若未经治疗,约有70%可发展为慢性进行性死亡过程;另有30%左右发展为潜伏状态,虽然此时动物体征消失,但其体内弓形虫持续存在,一旦有合适的条件,仍可发作。 临床上可根据典型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明确诊断还需进行有关的实验室检查。
三,防治 对于预防弓形虫病的最佳方法当然是杜绝传染源,不饲喂生肉,定期给宠物驱虫;一旦发生该病,应及时隔离治疗,并对被污染的餐具等进行严格消毒。 对于已经感染弓形虫的宠物,应尽快给予治疗,防止疾病进展,同时密切观察病征变化,一旦出现神经症状应立即停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