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不排尿是怎么回事?
喝进去的水,通过咽部进入食道、胃部,然后由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身体各个地方,最后形成尿液。 这一过程中需要各种生理活动参与,任何步骤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喝水不排尿”的情况出现。
如果水喝得够量(一般建议每天2000ml)且时间间隔合理,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尿液增多或者减少的情况。 如果长时间饮水不足或摄入高渗液体,就会引起血液浓缩,从而出现脱水现象,此时尿少是自然现象,只需及时补水即可恢复; 但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喝水不排尿”,情况就复杂了。
1.膀胱疾病 比如膀胱炎、结核性膀胱囊肿等,这些病变会导致膀胱容量减小甚至堵塞,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尿频、尿急和尿痛的症状并因疼痛恐惧排尿而拒尿。 另外,一些药物的使用也可以引发类似的症状,如阿米洛利,这是利尿剂的一种,可用于治疗水肿等疾病,但如果服用过量也会造成抑制排尿的情况发生。
上述症状如果经检查排除泌尿系统感染,可以通过多饮水的方式稀释尿液,减轻症状;但如果确定是由药物所致,则可通过调整用药方式或加用利尿剂来改善。
2.肾脏疾病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尿液生成会减少,这时即使摄入足够量的水分,也可能出现“喝水不排尿”的现象。 急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以及尿毒症等疾病的早期都有可能引发此类症状。使用利尿剂之后会引起肾脏排水增加,也会导致“喝水不排尿”。 这种情况必须引起重视,尽快查明原因并积极进行治疗。
3.神经系统疾病 比如脑血管意外(脑梗死、脑出血),某些类型的癫痫,都会影响大脑对脊髓的指挥能力,进而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出现“喝水不排尿”的情况。 对于此类病因造成的“喝水不排尿”,除了积极的治疗原发疾病外,还可以进行补液治疗——在4小时内静脉输入500~1000 mL含电解质液的溶液,以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