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跳蚤在狗身上能活吗?
可以,但是会减少其存活的数量和降低繁殖率。 这是因为犬身上的寄生虫(包括跳蚤)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温度、潮湿度和酸碱度等;同时,由于不同的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和特点不一样,因而即使在同一家中,不同寄生虫的感染程度和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也会有所差异。
以蜱为例,按照感染途径可分为血蜱(通过吸血传染)和土蜱(直接接触感染),而按所感染的蜱属又可分为硬蜱和软蜱。 就目前的监测来看,我国宠物主要感染的蜱有4种即亚蜱目异尖科异尖线虫,也叫蛔目异尖科寄生虫,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的异尖科,该科寄生虫的宿主很广,不仅可以感染动物也可以感染人体,是比较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之一。
还有蛔目的异尖科寄生虫,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蛭纲蛔目的异尖科,该科虫子是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的异尖科的典型代表,也是较难杀灭的寄生虫。 如果不幸被这些虫子咬了,怎么办? 因为蛔目的异尖科寄生虫主要寄生在消化道里,所以如果它在体内自由游动的时候,可能会钻到胆道或者胃肠道里。如果是钻到了胃肠道里,就有可能诱发胃肠道蠕动加快或痉挛,此时就会表现出腹泻,严重的可能呕吐;如果它钻到了胆道里,就有可能导致急性炎症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
为了安全起见,在外出回来之后,可给爱宠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寄生虫幼虫及成虫,然后及时驱虫。 一般建议每隔3个月给爱宠驱虫一次。 当然,除了预防外,还要做到及时治疗。 通常来说,我们给狗狗用的体外驱虫药主要是含有阿维菌素的药物,这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寄生虫与细胞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其发育进程。用药后少部分狗狗会有轻度瘙痒、红肿等过敏现象,但是大多能自行恢复。
对于部分驱虫效果不理想或是出现中毒症状的,应及时带宠物去医院就诊,避免耽误病情。 而对于体内的蛔目的异尖科寄生虫,我们常用抗寄生虫药阿苯达唑进行口服给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肠道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群落,所以抗寄生虫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导致体内菌群紊乱,进而引起肠道消化能力下降,在给宠物服用抗寄生虫药物前,应先咨询专业医生。
猫蚤是犬猫最常见而且分布最广泛的寄生虫,其成虫不仅吸食犬猫的血液,还是传播其它疾病的病原如:绦虫( Dipylidium caninum )、土拉热等的中间宿主,而且猫蚤叮咬人后可传播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同时猫蚤还可传播绦虫给人,引起人绦虫病的发生,甚至可致脑囊虫病。
跳蚤离开动物,在地毯上或其它的包藏地方,继续它未完成的生活史。它们一般到蛹阶段。当人或宠物走进这些地方,蛹振动,成虫出来,并且跳到第一个碰到的宿主上(动物或人)。在温暖舒适和有血源供应的动物身上,跳蚤会一直呆到死。
猫蚤也可寄生于犬体,而犬蚤寄生于猫的较少。猫蚤比犬蚤体型大,身体狭长。幼虫体细长,乳白色,无足,其头部、肛门和气门为褐色。蛹为棕色,有耐受性。成蚤喜在耳后、颈圈、胸腹部等处寄生,其寄生数量多,可相互交配。犬猫疥螨病是多发、常见、寄生性、非传染病,特别是秋季是此病的高发季节,该病治疗周期长、易反复且影响美容,应积极进行预防。日常饲喂中应注意犬猫的个人卫生,经常给宠物洗澡、梳毛并注意环境的消毒。可定期给犬使用滴剂进行预防,伊贝沙星滴剂由新一代杀虫化药丁卡雷克和高效杀螨化药伊维菌素复配而成,其杀虫谱广、长效、低毒、易分解、不污染环境、动物体表残留少,同时丁卡雷克还可迅速杀灭伊维菌素不敏感的革螨。
当宿主(一般是宠物)进入时,蛹振动并且新的成虫出来,跳到宿主身上。如果宿主不是他们喜欢的,它们找到第一个有血源的宿主,从一种动物跳到另外的动物上。许多情况下,跳蚤离开它们正常的宿主,如:宠物死了,宠物离开了家,宠物被严加保护,它们寄生到下一个能够碰到的宿主上。猫蚤的完整生活史约需30-50天。
跳蚤离开其宿主后不能存活很长时间。它们可以在有血源的宿主身上存活好几月。但是离开宠物或其它宿主,不能存活超过10-14天。一般情况下,温度超过32℃或低于16℃,跳蚤极少能存活。跳蚤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温暖、舒适和有血源供应的地方很适合跳蚤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