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狗能吃大葱吗?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有权回答!因为我家有1只“流氓”的泰迪,和1只比熊宝宝。 先说答案:绝对不可以吃! 大葱对狗有毒性,如果一定要给,1根1把都可以,但是一定不要多,1次1小勺即可(其实就一丁点儿)。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动物肝脏以及肉类中含有大量胆固醇,对于狗狗的健康是有危害的,而洋葱、大蒜中则含有可以破坏细胞的酶,会损伤细胞,造成贫血,维生素B族缺少,同时也会导致肝功能障碍。
虽然一些宠物主人在自制食物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去掉葱姜蒜这些“味道重的食材”,但是这并不说明这些食物就对狗无害了。恰恰相反,由于动物器官对某些物质的吸收与人类不同,所以像姜葱蒜这类“刺激性”的食物,即使人吃了没问题,但是对于狗狗来说,却有严重的危害性。
曾有宠物主人发现,自家吃得津津有味的泰迪狗狗,突然在进食后开始呕吐,吐出来的都是吃的饭菜,随后精神也开始萎靡起来。当主人赶紧带它去看医生时,才发现是因为吃了家里的一根葱而引起中毒的现象! 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也时有出现。
为此,小编在这里要提醒所有宠友们一句,无论是给狗吃煮熟的大葱还是新鲜大葱,都不应该!毕竟,有些食物对狗狗来说就像毒药一样,不可食用!
人类在生活中的各种习惯、嗜好,并不会在这些疾病症状表现出来之前,在血液学检查中得到相应的反应,比如一个人有吸烟或饮酒的习惯,或者经常吃辣椒,或者喜欢喝冷饮,血常规检查是检查不出来任何提示的,即使一个嗜睡的人和一个失眠的人,他们的血常规结果也不会有任何差别。所以,一个人的血液学指标只能代表他在采血时,这一瞬间全身的循环血液状态,而不能全面的体现他的生理习惯。
同理,一只经常吃冰激凌的比熊犬和一只不吃冰激凌的比熊犬,血常规检查结果也是没有差异的。一些饲主在犬猫患血象异常性疾病时,过度分析这方面的原因,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血小板是负责止血和凝血的细胞成分,犬的正常区间为 (150-500)*10^9/L,猫的正常区间为 (200-500)*10^9/L。该指标低于正常区间低值时,临床称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我们统称为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血小板生成障碍,通常由于骨髓出现问题导致,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肿瘤等;第二阶段是血小板分布异常,通常是肝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在肝脏滞留过多,循环血中血小板减少;第三阶段是血小板破坏过多或消耗过度,通常由于免疫因素异常、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另外,犬瘟热、传染性肝炎、中毒、肿瘤、药物或其它血液性疾病,也可能继发血小板减少症。
在获得明确的血小板指数异常结果后,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进行血涂片镜检,判断镜下的血小板形态是否存在异常,因为血滴计数器在计数过程中,无法识别已经“破裂”或完全“溶解”的血小板,即血涂片中仅发现极大量的红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而完全找不到血小板的踪迹。对于血滴计数器来说,这些“破裂”或“溶解”的血小板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计数结果是正确的,而实际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已经减少了,也就是说该指标低于了正常区间低值。
另一方面,血滴计数器在计数过程中,也无法识别存在功能异常而“老化”的血小板,即镜下可见到血小板明显肿胀,边缘模糊,呈环形样改变。对于血滴计数器来说,这些“老化”的血小板也是真实存在的,计数结果也是正确的,而实际上,这些血小板的功能异常,已经导致严重的出血倾向和凝血障碍。
因此,在血小板计数器数据低于正常区间低值时,如镜检可见到大量“破裂”或“溶解”的血小板,或见到大量“老化”的血小板,我们可以临床诊断血小板减少症。除此之外,我们通常会进行其它血液学指标,比如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的检测,以及生化指标,尤其是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并进行骨髓穿刺,在排除其它疾病可能后,方可确诊。